今年的苹果格外好吃,如果一定要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香、脆、甜”!打开箱子凑近闻,17.5°苹果的香气仿佛已吃进嘴里,浓郁香甜。一口咬下松脆多汁,几乎无渣,蜜糖般的果香让苹果风味更加立体。外里清脆,咔嚓咔嚓有声,内里香脆,滋润如蜜。绝不辜负你的味蕾。
好吃的苹果从来不止是“甜”,这就是经典味道。
01
经典,永不过时
苹果作为一种水果,它如此经典,甚至超越了时代。《圣经》中,苹果是智慧之果。大病初愈时要吃苹果,牛顿通过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苹果是平安果,苹果也是商标,苹果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
为什么苹果如此特别?首先是它没有短板。也许苹果不是最甜的那个,也不是营养最高的水果,但它酸甜可口,汁水丰富,而且耐储存,在家里放一个星期也不容易坏。这让它成为全球四大水果(苹果、葡萄、柑橘和香蕉)之冠,在中国、美国、欧洲等温带地区大量种植。
人们也逐渐发现苹果在营养上的高价值,和其他水果只提供甜味不同,苹果的低升糖指数(普遍为36左右)让它成为糖尿病人群少数能吃的水果之一*。它的热量也很低,每100克苹果仅含52千卡**,且含水量高,可以增加饱腹感,早已成为减肥人士的最爱,同时也含有槲皮素、儿茶素、原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
*数据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糖尿病人适合的十佳水果》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USDA
于是才有了那句著名的俗语: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因此,尽管水果的新品种层出不穷,但农夫山泉依然只坚持苹果与橙子进行深耕。我们不追求做水果专家,我们只做苹果的专家。因为经典,永不过时。
02
为什么是阿克苏?
新疆野苹果,目前所有驯化苹果的祖先。它之所以如此特殊,除了正巧位于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上,还因为它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它在进化时就拥有无限可能,比如苹果的抗病、耐寒等特性其实就来自于祖先野苹果,且并没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被淘汰掉。
简单来说,我们能在今天能吃到那么多各具特色的苹果,和新疆这片土地的“神奇力量”息息相关。
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特别是阿克苏地区,毗邻天山山脉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水量仅50-1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间约 28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15-20°C。地理上,一边常年雪水灌溉,一边常年缺水干旱。高山隔绝叠加季风输送,气候上一边受温带气候的影响,一边又受大陆性干旱气候控制。
总之就是一个字,难!
可正因如此,气候的周期性波动、不同年份的降水温度变化,使得苹果在长期演化中进化出大量具有环境适应性的遗传物质,留给后人无尽的开发空间。果然是,磨练使人成长,风霜使苹果芳香。苹果回到阿克苏去种植,那不就相当于回到“家”这个温室中。
阿克苏的残酷环境,也不全是坏处。我们都知道昼夜温差大,人体会受不了,其实苹果也是一样。但苹果自身有一道防御机制,低温会让它进入“低功耗”状态。白天通过日照光合作用积累下来的养分,不会在夜晚损失掉,也就是高温积累糖分,低温保护糖分,高低就是一个甜。
另外,阿克苏虽然干旱,但地表水资源很丰富。天山冰川雪水为饥饿难耐的苹果送去及时的额外养分,雪水中的钙元素可以增强苹果果实的细胞壁结构,防止果实腐烂,提高储存时间。镁元素是叶绿素合成的重要物质,能促进光合作用,帮助苹果更好地生长。钾元素能促进果实糖分的积累,提高苹果的甜度和品质。
也因为高山地势,相对隔绝、干旱的地理环境让果蔬免受虫害之苦,这也有助于农夫山泉尽可能确保苹果处于自然、健康的生长状态。只因这片土地,自有它的生长逻辑。所有的气候、土壤、浇灌都处于一种无需太多干预、天然维持的自洽状态,它们矛盾而又和谐,割裂而又统一,简直天生为苹果而生。
新疆的水、牛羊还能带来大量的天然有机肥,这也是今年农夫山泉研发团队的关注焦点。
肥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富含的氮、磷、钾元素能帮助果树提高产量,铁、锌、硼、锰等微量元素则促使果实膨大并提升糖分的积累。但更重要的是,食草动物排出的有机肥中含有高纤维,对于干旱的阿克苏地区而言,极大提升了土壤的透气性与保水性,使得果树的根系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你看,这又完成了一场漂亮的生态闭环。所以阿克苏就是阿克苏,而不是其他,没有平替。
03
天时地利,还有努力
阿克苏对于苹果而言,是天选之地,但种出好吃的苹果也并非完全不需要努力。为了研究不同苹果在新疆的生存习性,17.5˚研发团队在伊犁建立了一座百果园,占地180亩,种植超过百种不同的苹果,不断进行适应性研究、水肥一体试验和机械采收试验。
农业是一个横跨气象、地质、生物、管理等多门类的行业,每一门类都有自己的专家,比如农夫山泉的研发团队是生物专家,果农们是种植专家,那基地管理员就是管理专家。
农夫山泉在新疆的果园有十几名基地管理员,他们是研发团队与果农之间沟通的纽带。他们对苹果品质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甚至比研发团队更重要,是真正的种植一线人员。
平日里,管理员需要将一些先进的种植知识传授给果农,果农的一些问题与试验成果也需要由他们反馈给团队。风调雨顺的时候,他们必须巡视果园。遇上干旱、冻灾等异常气候,他们得与果农一起想办法。果农一年四季忙碌着,管理员也没闲着。在酷热干旱的山地里来回奔波,脸都晒得黝黑通红。难得回一趟家,家人的第一句问候语通常就是“又黑了”。
是的,基地管理员也有自己的家,离新疆很远很远。
但若不在现场,又怎么能种出好吃的苹果呢?我们感谢老天爷赏“果”吃,但同时也感恩于新疆17.5°团队的每一份付出。一颗苹果内含200多种芳香化合物,仅仅“美味”两个字的背后,其实是一串串农业专家的科学计算公式。果子们吃得好,住得好,呵护得好,怎能不好吃?
我们也很期待,今年的17.5˚苹果会比往年更香甜一些。
04
高标准,苹果最后一道坎
即便现代农业已如此细致,可也不得不承认,果子还是会有些“淘气”的。我们会叮嘱果农进行果树的修剪,让每棵树上的果子都能均匀晒到阳光,并保持通风透气,但同一株产的果子还是会有品质上的差异。
我们甚至做到了何种“疯狂”的程度?在采摘期,管理员会要求采摘的工人们剪果把,即不能硬性摘除果子,必须用剪刀修去树枝,并保留一小部分的果蒂。树枝过长,会磕坏苹果,但也不能完全剪去果蒂,因为会加速水果变质。这当然增加了工人们的工作量,引起部分人的反对。这时,管理员就必须耐心向他们解释——这都是为了确保品质,甚至是果树的生长,因为修剪果把对来年产量有积极作用。
然而你知道吗,水果采摘后,才是胜负的关键。
苹果是一种呼吸跃变型水果,采摘后它的呼吸速率会逐渐升高。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用苹果,来催熟其他水果。但苹果的呼吸一旦达到峰值就会快速跌落,影响其自身的风味。
早在2018年,我们就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研究苹果采后保鲜技术。掌握苹果的呼吸规律,确保在运输过程中风味不易流失,便于那些远离新疆地区的消费者也能吃上赏味期新鲜的17.5°苹果。
苹果采摘后送至工厂后,它们面临的是严苛的“面试”筛选。在高精密度的光学分选仪下,对苹果的大小、糖度、着色度、瑕疵面积进行计算分类,合格的果子会进入下一轮,不合格、有瑕疵的果子会被剔除。注意,这仅仅只是第一轮筛选。
在第二轮筛选中,苹果的品相、酸甜、大小是核心测试项目,也就是优中选优。最终送到你手上“17.5°苹果”,颗颗好看,颗颗好吃。
并不是每一颗苹果都能做到香甜可口、松脆多汁,但农夫山泉的高标准,可以确保你只会收到苹果中的优等生。只有认真对待每一颗苹果,认真审核每一道工序,才能保证收到17.5°苹果时的那一刻喜悦。
今年是17.5°苹果的第8年,每年我们都讲述一样的文案,一样的源产地,一样的高标准,是相信——经典,永远是经典。17.5˚苹果坚持树上自然熟,不熟不采摘,所以每年的发货时间都不固定且会晚一些。
专业团队+高标准筛选+保鲜运输,就是17.5°苹果的护城河。我们不敢怠慢,因为消费者,真的吃得出来。水果是农产品,农产品就一定存在不稳定。农夫山泉用自己的努力,筛选出稳定与高品质。
每一颗17.5°苹果都有标志性的果香!
每一颗17.5°苹果都达到恰如其分的酸甜平衡!
每一颗17.5°苹果咬一口,都咔嚓咔嚓!
松脆多汁,甜香润口。这就是农夫山泉追求的,真正苹果味。
一年仅一季,值得细细品尝。
阿克苏直送17.5°苹果,天山脚下的浓郁香甜。
品尝来自新疆阿克苏的香、脆、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