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猜猜,你也许会认为:
「卢伟冰饥饿营销,故意不发货?」
对于这个猜测,万普拉斯首席产品经理酸酸有话说:
饥饿营销是扯淡后来冰冰和腾腾也说了,没货是因为销量预测出了偏差:
销量预测出了偏差,你要负责任的!所以这种想法肯定不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偏差?
因为卢伟冰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产品能如此火爆。
背水一战不如让我们反向推理一下这台手机是怎么被定义出来的。
先来看看 K30 至尊纪念版发布之前,这个价位段都有些什么手机:
有升降全面屏的手机,可惜是 LCD;有拍照比较好的手机,可惜性能太差;有用天玑 1000+ 的手机,可惜系统太烂,还用的塑料边框......当然,还有卢伟冰自家的,什么都好,就是没有高刷新率屏幕的手机。
正因为此,卢伟冰的微博在那几天都淹没在连片的漫骂声中。随后,惨淡的销量数据也狠狠地给卢伟冰上了一课。最终,「618 大跳水」发生了,K30 Pro 在那一天直降 700 元,刷新了小米手机降价速度的记录。
K30 Pro 的失利,迫使卢伟冰需要做一台几乎完美的手机来挽回他的「过失」。
不久后,Redmi 10X 发布了。10X 是个好产品,但它肯定不是那个「救星」,因为它不在之前 K30 Pro 马失前蹄的价位段。真正的「救星」,只能是所有米粉都在期望的「高刷版 K30 Pro 」了。但这台「高刷版」的新机肯定不是只换一个屏幕这么简单。如果直接在 K30 Pro 的基础上加上高刷新率屏幕,那么这台机器的价位很可能就要上探到小米 10 了。
这台「救星」的产品定义必须要改。定在什么价位合适呢?一方面,Redmi 的使命是在两千元档布局,以完成小米系手机从 499 到 6999 全价位段覆盖的目标;另一方面,小米十周年纪念活动也要来了,客观上,雷军也需要一个纪念小米过往十年的产品,以阐明小米下一个十年「性价比为纲」的铁律。
那么,还有比定位在 1999 起更好的选择吗?
于是,K30 至尊纪念版的研发就这么开始了。
坚守信念虽然这个价位段的手机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缺点,但问题在于,别家的手机虽然缺点突出,但优点更为突出。只要大部分消费者更看重那些主要的优点且不在乎那些不足,这些手机就能大卖。
但 Redmi 不能这么做。
小米和其它手机厂商最大的不同是,在小米的品牌文化中,用户不是上帝,而应是朋友。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小米的手机很少会为了某个突出的卖点而去牺牲其它的基础体验。换种更通俗的说法,小米喜欢做「水桶机」。
所以,当友商把性能越级,但品质感很差的手机拿了出来,网友的反应却全是「真香」时,Redmi 产品总监王腾开始怀疑自己了。
不太符合我们对旗舰机的要求但最终,由结果反推可知,在 Redmi K30 至尊纪念版上,小米还是没有放弃做「水桶机」的信念。从参数表上看,SoC、相机、屏幕以及其它花边功能都至少是准旗舰级别的,所以,配合发布会上 1999 这四个数字的轰然坠落,全场欢呼,全网沸腾,首发一售而空就根本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了。
但这台机器真正诡异的地方是,在这篇文章发布前,正巧有位友商也发了一个定位几乎相同的产品,但后者在网上掀起的波澜却远不如前者,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是因为卢伟冰有「对线上消费者三大秘籍」。
巧夺天玑秘籍第一招——巧夺天玑
天玑 1000+ 绝对是一颗能让大部分人都兴奋的 SoC,它的发热控制表现优秀,性能仅略逊于骁龙 865,却比骁龙 865 单片便宜四五百元,Redmi K30 至尊纪念版也正是因为用上了天玑 1000+,才使得整机的定价压到了 1999 起,这对于很多手游玩家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实际上,在很多媒体老师的跑分与游戏实测中,天玑 1000+ 也表现得非常出色。这块 SoC 表现得过于优异,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帮助 MTK 实现了口碑的大逆转,可喜可贺。
但在实际使用中,天玑 1000+ 真的如跑分一样体验流畅吗?目前来看,答案是否定的,天玑能比骁龙便宜数百元,除了有抢占骁龙市场的目的,另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目前针对天玑平台的优化太少了。在 K30 至尊纪念版上,即便是最新的 MIUI 开发版和最新的内测桌面,系统卡顿、动画掉帧的现象还是经常发生,这些卡顿感经常让我怀疑天玑到底是不是个旗舰平台。日常使用中的性能问题能否得到优化解决,只有时间知道答案。
日常使用中的性能表现是非常难以量化的,但这反而是天玑的优势。天玑在游戏测试和手机跑分表现非常出色,而这两方面都有非常好的量化方法。在上手这台手机之前,线上消费者只能看到这两方面的量化数据,所以在互联网上天玑能获得非常正面的营销效果,从而让其在互联网上大火。厂商方面也正好可以把空余出来的成本转移到屏幕等其它地方。这其实是 iQOO Z1 打败 K30 Pro 的重要秘诀,Redmi 也终于在现在才意识到了,于是,在K30 至尊纪念版上这一秘籍就被很好地运用了。
纸上谈兵秘籍第二招——纸上谈兵
所谓「纸上谈兵」指的是在成本受限的情况下,先把纸面上看得到的参数全部拉满,而不把实际体验好坏作为优先取舍标准。
具体对于 K30 至尊纪念版来说,它为了配齐各项参数,把机身做得非常厚重,而厚重对于线上消费者来说一是难以感知,二是权重不如性能高,所以这种取舍是不太重要的;另外屏幕虽然是三星 E3 屏,但是不是柔性屏,而线上消费者显然不懂柔性屏除了「薄」以外的其它优势,所以也不重要......
在线上市场,媒体老师和吃瓜群众们最喜欢的就是列表格做对比。在 K30 至尊纪念版上,所有能列出来的主要参数,它都做到了极致。这也是雷军能在发布会上说它是一台「无槽点、无遗憾」的机器的底气。
这种把「表面功夫」做到极致的战术在线上非常吃香,而且是后面机器越出越吃香,因为配置更足的肯定没它便宜,更便宜的配置肯定不够。消费者不断比较不断纠结,一步一步缩小纠结范围,最终就下单了。
这些「表面功夫」肯定会让消费者在上手之后感到落差,但具体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消费者上手后就露馅,就出现大问题,可能会导致口碑的反噬;而另一种是消费者上手之后,会感到一定落差,但会接受厂商的这种取舍,认为这种取舍是合理的,这对口碑的影响就不大。
K30 至尊纪念版属于后者。
创造需求秘籍第三招——创造需求
「创造需求」指的是做一些不常用,玩玩就容易腻的功能,来吸引还没体验过的消费者。
对于 K30 至尊纪念版来说,典型的例子都集中在相机上。努比亚联合创始人苗雷的加盟,使得 MIUI 相机加入了很多玩法上的创新,比如「魔法分身」、「AI 水印」、「萌拍」等等这些功能。但它们显然是创造需求,玩玩就会腻的功能。而「长焦微距」这颗镜头也算是创造需求,但你不能说它全然无用,相比用专业模式主摄微距再裁切来说,长焦微距镜头确实能获得更好的微距效果,而且生活中也确实可以将它做低倍显微镜之用,所以还算 OK。
长焦微距和主摄裁切对比这些需求也不是随意创造的,这些玩玩就会腻的功能需要为微博微信朋友圈服务,所以它们大多数会集中在可以被传播的媒介上,只要能在社交媒体传播出去,就会有广告效应,厂商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盲目创造需求不可取,历史上也有厂商出现过需求翻车,最后只能被迫软件屏蔽,草草收场的情况,令人唏嘘。
真诚为本以上这些「秘籍」看起来有些抹黑 Redmi 的意思,但实际上因为成本限制,这个价位段的产品注定不能尽善尽美。所有厂商在线上渠道都会多多少少利用这些技巧,只不过谁能运用得更加炉火纯青,谁就能在线上打下一片江山。很多关注这个价位段手机比较少的朋友一直不理解这些机器的销售逻辑,这就是本文存在的意义。
但是,小米用户绝对是嘴最刁的用户,如果卢伟冰只用了这些「伎俩」,不真正把产品做好,米粉们是绝对不会买单的。Redmi 在使用了这些互联网产品定义战术之后,做出来的产品和别家究竟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能让这些「事儿最多」的用户也买账呢?
「真诚」二字足以诠释。
具体请期待下回分解。
麻烦 MIUI 优化搞快点。